
當前,Micro LED技術在顯示領域主要有兩個課題,其一是通過設計和生產環節的改善持續優化制造成本,其二是發揮Micro LED的特性尋求更恰當的利基顯示應用市場,并以此來帶動整體產值的成長。
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估2029年Micro LED顯示應用的芯片產值將達到7.4億美金。同時,為了拓寬Micro LED應用場景的邊界,業界致力于挖掘Micro LED在非顯示應用的潛力,以此來加速Micro LED整體的商業化進程。
Micro LED顯示應用
目前Micro LED顯示應用產值主要貢獻來源仍是由Samsung主導的大型顯示器。除了在幾個關鍵制程上的技術突破外,Micro LED未來也有機會受惠于中國市場大型顯示器供應鏈本土化的協同作用。中國芯片廠商與品牌廠商的聯合開發正在快速推動芯片微縮,擴大Micro LED大型顯示器量產的成本優勢。
長期來說,隨著AI協助頭戴裝置的應用場景邊界拓寬,智能駕駛生態升級帶動車用顯示規格需求上漲,兩者未來也將成為Micro LED顯示應用產值的重要支柱。
模塊大型化與拼接顯示
業界對Micro LED大型顯示器的分辨率標準為4K及以上,然而目前商業化可量產的點間距在0.5mm。為進一步擴大與Mini LED直顯產品的差異化,Micro LED仍需走Pitch間距持續微縮路線,克服驅動連線的低良率及拼縫挑戰。
業界部分廠商試圖透過放大背板尺寸以減少拼接的需求,以此來規避掉雙面制程側邊鍍導線或玻璃通孔工藝TGV (Through Via Glass)帶來的生產良率問題,同時降低組裝復雜度,這有助于讓Micro LED滿足邁向P0.3~0.4的需求,在消費市場所需的尺寸上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。
透明顯示
透明顯示可分為直顯與微投影系統,兩者關鍵差異在于可視角度和焦距管理,在應用場景上,前者更偏向用于多人觀賞的公眾開放領域,后者在隱私性更強的個人消費電子裝置中有更大的發展潛力。
Micro LED非顯示應用
Micro LED在非顯示應用中的優勢一部分來自于無機光源的材料特性(InGaN與AlGaInP系統),一部分來自于微縮紅利。LED材料特性的優勢包含了高能量密度、高光電轉換效率和高信賴性;微縮紅利包含了成本控制、陣列化區域管理能力,放到終端則賦予了整體系統的微縮與形變能力。
在非顯示應用中,將Micro LED的微縮與陣列化應用在信息傳輸,或是表面激發、吸收、固化、解離,可為醫療、感測、光通訊等應用創造新的可能。但其也需克服包含標準化法規、生物安全性與穩定性等在內的多個難題。
(文:TrendForce集邦咨詢)
Micro LED可以兼具高亮、高透過度的特性,凌駕在其他顯示技術之上,無疑是透明直顯最理想的技術選擇;同時,Micro LED可以提供極致的微縮光機尺寸,被視為AR光引擎最佳的微顯技術方案。
整體而言,若同時布局TFT與CMOS背板平臺,Micro LED在不同類型的透明顯示領域還存有相當大的滲透空間。